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赣教社政字【2018】23号文件《关于开展江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学校关于课程思政工作的相关精神,外国语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试点工作的进行,12月3日上午,学院在香远楼417室外国语学院开展了课程思政公开示范课活动,于霞老师担任主讲,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杰、副院长罗其娟、课程思政小组全体成员和部分老师参与了此次听课评议。

课堂上,于霞老师结合课文,通过解读张丽莉,屠呦呦,贺星龙三个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是英雄,谁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得出结论,英雄也可以是平民,并将课文中的美国平民英雄的救人事迹和大学生丁慧的救人事迹做对比;通过重庆公交车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时有人阻止了他们的不当行为,这种悲剧就不会发生,教育学生,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做“英雄”的勇气;她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告诉学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平凡的岗位做起,不论将来我们做什么,只要我们用心把它做好,我们就可以成为“英雄”。

课后,杨杰书记、罗其娟副院长和主讲老师及课程思政小组成员参与了公开示范课的讨论,并进行了点评,杨杰书记认为此次示范课,通过学习英语课文,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了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并强调,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的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英语教学对于“课程思政”的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同向性,互补性和互促性,英语老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的思维,辩证地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从“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全方位着手。英语是一门语言课,不像其他的课程一样可以讲理论、举实例、做实验,而是在语言的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利用语言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英语教师们要善于提炼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育人点,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此次课程思政公开示范课,使老师们对课程思政的理念、模式、环节、等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