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首页 > 学科建设 > 正文

《日语语言学概论》​

发布者:  时间:2024-05-14 15:43:28  浏览: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制作人:李玉全

课程名称

日语语言学概论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日语专业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开课年级

大三年级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总学时

32学时

一、课程简介

《日语语言学概论》是针对日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外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有必要掌握一门第二外语。本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第二外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日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日语语言学概论》是作为中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及硕士研究生日语语言学一门必修课,主要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语言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日语语言学概论》的编写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着眼点,力求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阐述现代日本语言。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汉字】

本课题目是“汉字”,课文主要概述中国的汉字,对周围国家的文化友展给予了巨大影响,特別是日本,是至今仍在继续使用汉字的不多的国家之一。汉字传到日本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不仅包括发音、意思和写法也和中文汉字产生了很大的差异。现代日语文字中包含了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和罗马字,其中平假名是由中国的草书演变而来,片假名则是由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演变。

2.对应章节:

第二章《文字》

3.课程讲次:

第三讲

三、案例教学目标

1. 思政目标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知识目标:

(1)单词(基础知识);

(2)语法点(拓展知识)。

3.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相应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4. 素质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春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有显著文化标识的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春节文化的文化内涵建设,推进大学生对春节文化的认同,对大学生内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案例主要内容

1.课文的讲解

2.引导学生展开对中国汉字的思考,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五、案例教学设计

1. 导入课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达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美好愿景,也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中国梦的价值取向。

2. 新课教学

汉字文化圈,指曾用汉字书写历史并在历史和文字上受中国及汉文化影响的国家,主要包括越南朝鲜韩国新加坡日本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越南语朝鲜语日本语三语的书写字有六成源于汉字。

汉字在汉朝时传入越南地区,使用至12世纪,13世纪时出现喃字与汉字一并使用,17世纪法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设计出了“国语字”来书写越南人的言语,至20世纪废除汉字和喃字。但汉字何时传入朝鲜和日本难以考证,15世纪朝鲜王李祹设计出韩字,至20世纪废除汉字,而日本于7世纪设计出了假名并同汉字使用。

3. 实践

引导学生查阅有关中日汉字的论文,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 总结

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传入日本,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字和文化发展。日本最初并没有文字系统,直到隋唐时代,大量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人开始使用汉字来记载自己的语言。最初,汉字在日语中被用作表音符号,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假名。假名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使用它的意义,而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则被称为真名。这种演变显示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字形成的深刻影响。

六、教学反思

课程的教学应该与红色精神、抗战精神更紧密联系,在新时代下,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爱党爱国意识与民族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课程所讲述的作品,在对知识点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入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反思。同时,应进一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以实践结合理论,全方面育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